常綠性灌木 ,有時可長成小喬木樣。


別名「七里香」、「十里香」、「
滿山香」、「月橘」、「四時橘」等。全株光滑無毛,分枝多
直立向上生長。幹皮灰色或淡褐色,常有縱裂。盆栽株高12公尺。葉互生7~9枚,奇數羽狀複葉,小葉近於無柄,葉呈倒卵形或近菱形,葉先端為鈍凹狀,沒有扥葉,葉表平滑有光澤。


全年能開花,初夏至初冬為主要花期5至10月左右



花序
短撒房花序,頂生或腋出,萼瓣各五片,花冠白色形為五瓣,長橢圓形,長約12公厘,徑約10公厘
,花香濃郁,能傳揚甚遠,故有七里、十里乃至千里香之名。



 


果實成熟時紅色果熟期10月至翌年2月。是常見之庭園綠籬植物,可修剪成各種形狀,可廣泛應用。漿果球形,成熟後深紅色 ,直徑約一公分,具芸香料特有的濃郁香氣。花後結果,種子2顆,果實卵形或長橢圓形,未熟果是青綠色,成熟後轉成朱紅果實,可做為藥材


性喜氣候溫暖,不耐寒,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032℃,越冬室溫不可低於5℃。室溫過低易掉葉,影響翌年生長,低於0℃就可能凍死,而室溫過高,植株不能很好休眠,甚至在室內萌芽,出室時冷風一吹,芽又縮回,待再次發新芽,則影響當年的生長。


置於陽光充足、空氣流通(每天至少能見五六個小時直射光)的地方才能葉茂花繁而香。開花時可移至窗台上,滿室芳香,花謝後仍需置於日照充足處,在半陰處生長不如向陽處健壯,花的香味也淡,過於蔭蔽則枝細軟、葉色淺、花少或無花。冬季入室亦應置於陽光充足處。
喜環境濕潤,很適合的陽台、庭院蒔養。



每年清明前後翻盆換土一次,並將枯枝、病虫枝剪掉,徒長枝、過長枝縮剪,過密枝疏剪。


 





七里香為台灣原生植物,原產於台灣全島低海拔的山野地區;亦分佈在中國大陸南部和西南部以及熱帶亞洲。整年可見其開花,當其小簇的白花綻放時,有一股濃郁的清香,故常為人誇大形容而名為「七里香」。其枝葉茂密耐修剪,所以常為綠籬所使用。

七里香的質材細緻,可作為良好的農具、手杖和印章的材料。此外,七里香的花和果實均可食用,花朵漂洗後曬乾,可泡茶或加入菜湯中作為天然香料;果實紅熟可連皮生吃,或混合其他水果榨汁飲用,風味還不錯。





日照充足枝葉繁茂,蔭蔽處易徒長。




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之肥沃壤土為佳,排水需良好。生性喜高溫多溼,耐寒抗風,適合生育適溫約攝氏22~30度。


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