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的冬至,家家戶戶有吃湯圓的習俗,彰濱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主任呂友文表

示,湯圓因為是糯米為主的食材,比較不易消化,對有胃疾患者不宜多吃,如果

湯圓少量,但加點蓮子、百合等中藥材做成甜湯,不但好吃,也有潤肺、提升內

臟活力的功能;另外,冬至之後,陽氣初生,補冬可選擇強壯筋骨的藥膳吃吃,

取代麻油雞、薑母鴨的傳統冬至食補。



中醫部主任呂友文表示,冬至,又稱「賀冬」、「冬節」,在冬至節,中國北方


有冬至日吃餃子的習俗,南方某些地方有冬至日吃湯圓、粉糍粑的習俗,當然這


天也會吃吃補冬的大菜,各地的習俗不同,但麻油雞、薑母鴨、麻辣鍋最多;中


醫依據天人合一的哲學觀 ,節氣到了冬至時,陰衰陽長,陽氣初生,正式補陽氣


的好時機,趁此時令冬令進補,蓄積能量,才是符合中醫的養生之道。




中醫以腎為先天之本,脾為後天之本,在冬至一陽初生的節氣,可以用補脾陽,


補腎陽的藥膳來調理身體,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。在吃湯圓方面,除了湯圓之外,


可加蓮子、百合、紅豆,此甜湯滋陰潤肺、 利水消腫、提升內臟活力。




呂友文主任說,在藥膳補冬上,不妨選擇轉骨方的藥膳,原來這是設計來促進小


孩轉骨第一階段的生長發育用,藥膳中的中藥材羊乳頭、狗尾草等,均有健脾益


氣開發脾陽的功效,所以也適合在冬至時用來補冬調理身體。而二仙佛跳牆原本


用來給腎虛體弱、筋骨痠痛的中老年人預防腰膝關節退化,因藥材龜鹿二仙膠、


黃耆、當歸以補腎陽為主兼補氣血, 所以也適合在冬至時調補身體,助陽益


氣.、固筋骨。



 
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uho.com.tw/hotnews.asp?aid=14303






 

 

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